來源:中國核電信息網 發(fā)布日期:2011-09-28
1.中國核電發(fā)展的形勢和任務
自從1985年3月20日秦山一期(秦山Ⅰ)核電站澆灌第一罐混凝土以來,中國核電建設已經整整走過了20個年頭。先后有秦山Ⅰ、大亞灣、秦山Ⅱ、嶺澳一期(嶺澳Ⅰ)、秦山Ⅲ,五座核電站,共九臺機組投產運營,總裝機容量為670萬千瓦,占全國總發(fā)電量的2%。這些核電站中,有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Ⅰ;有完全由法國和加拿大引進的大亞灣和秦山Ⅲ;有基本與大亞灣相同,但采用一些國產設備的嶺澳Ⅰ;也有借助于大亞灣的經驗,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秦山Ⅱ。這些核電站中,除秦山Ⅲ是由加拿大引進的重水堆型的外,其它均是壓水堆型的?,F(xiàn)在還在建設中的有田灣(中俄合作)、嶺澳Ⅱ和秦山Ⅱ擴建工程(秦Ⅱ擴),它們各包括兩臺機組,單機容量分別為100萬、100萬和65萬千瓦。這些核電站的建成和運行,為我國核電站設計、建造和運營,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今后我國核電建設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能源短缺日見突出。如果說幾年前,核電還只是中國能源發(fā)展的一個選項的話,現(xiàn)在則是必須走的一條道路了。國家已經有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核電發(fā)展計劃:準備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即再投資4000億人民幣,再建31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
面對著這樣緊迫形勢,中國核電界要回答的問題是:今后的中國核電發(fā)展之路,應該怎么走?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對中國核電發(fā)展的基本形勢,有一個清醒的估計。這是確定今后中國核電發(fā)展方針的依據(jù)。
2.中國核電國產化成績的評估
在中國核電界,關于核電國產化率,你常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秦山Ⅱ為55%;秦Ⅱ擴將達70%;嶺澳Ⅰ為30%,嶺澳Ⅱ的一號機組力爭取達50%,二號機組將達70%。幾年前,有報道說:“中國核電設備制造躋身世界前列”,說的是上海鍋爐廠制造的60萬千瓦核電機組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下稱壓力容器)的事,據(jù)說在焊接、裝配、精密機械加工等方面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開辟了中國核電設備制造的新領域??戳诉@些數(shù)字和報道,外界人士一定認為,中國的核電站建設一定是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設計,建造(包括設備制造)和運營已經日臻成熟,只要再進一步提高國產化率,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建造核電站,已經指日可待。在中國,常常有媒體和業(yè)界的頭面人物把事物的光鮮面擺給人看,而不是切實地反映事情的本來面貌,這幾乎成了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但在這光鮮面下的事實,卻并不十分令人鼓舞。
國產化的最核心的內容,是關鍵設備的自主制造。這些設備包括:壓力容器、主循環(huán)泵、蒸汽發(fā)生器、穩(wěn)壓器以及主回路管道等。國產化率是可以作為評估國產化成績的一個指標,但這些關鍵設備制造的實績更有實際意義,更能代表核電國產化的水平。那么,這些設備國產化的情況到底如何呢?到目前為止,除3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設備外,我國使用的唯一的60萬千瓦級國產關鍵設備,就是上面說的,由上海鍋爐廠制造的、用于秦山Ⅱ的一臺壓力容器。當時報道說,“躋身世界前列”,“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實際并不如此,據(jù)媒體報道:這臺壓力容器接管端有四條焊縫被發(fā)現(xiàn)有缺陷,請了外國公司才得以修復。上鍋因此失去了秦Ⅱ擴的訂單。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設備制造能力,做實事求是地評估。
3.國產化的秦Ⅱ擴模式和嶺澳Ⅱ模式
現(xiàn)在正在建設的秦Ⅱ擴和嶺澳Ⅱ的技術路線,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秦Ⅱ擴為有更多可能采用國產設備,仍選用65萬千瓦的發(fā)電機組。它的主要設備來源有兩個途徑,凡是有可能的,就采用國產設備;否則就從國外采購。壓力容器和穩(wěn)壓器將由第一重型機械廠制造;蒸汽發(fā)生器將由上海電氣制造;一回路主管道由經瑪努爾(煙臺)公司承擔制造(算不得國產化);而主循環(huán)泵(和上沖泵)則是由日本三菱提供。
而所謂嶺澳Ⅱ(百萬千萬級)模式,有的關鍵設備由中國公司和外國公司合作供應,如東方電機和法國熱蒙已經聯(lián)合組建阿?,m公司,生產主循環(huán)泵;而其它的則是采用國內公司“為主”制造,有外國公司做技術支持,設備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由外國公司供應。據(jù)報道,嶺澳Ⅱ的壓力容器、蒸汽發(fā)生器、穩(wěn)壓器、主回路管道的制造,都是以東方集團下屬的東方鍋爐和東方電氣等為主,輔之以法瑪通的技術支持(加買原材料、核心部件)。
比較秦Ⅱ擴和嶺澳Ⅱ,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首先,如果兩座核電站建成后,技術成熟程度可達到同一水平的話,因為計劃建造的核電站應為百萬千瓦級的,那么按嶺澳Ⅱ模式可以一步到位;而按秦Ⅱ擴模式,中國雖有制造60萬千瓦級的壓力容器經驗,但那是上鍋制造的,而且還不算十分成功。對一重來說,制造這種級別的壓力容器,技術上并沒有繼承性,仍然是不小的挑戰(zhàn);由上海電氣承擔蒸汽發(fā)生器和由一重承擔的穩(wěn)壓器,能否通過這次制造,使其制造技術達到成熟,尚有待實踐證明;主循環(huán)泵仍從日本三菱采購,還談不到國產化。顯然,要建造百萬千瓦級的電站,沒有直通車,還需要對制造技術做進一步改進和提高,還有相當?shù)穆芬摺?
按嶺澳Ⅱ的模式,中外聯(lián)合生產的產品,中方得不到核心技術,這是許多實例證明了的經驗。而以中方為主,只要求外方提供支持,則外方并不對設備制造質量負責,也決不會在“技術支持”中把核心技術交給你;中方囿于原有的技術水平,所造設備很難達到高質量;中方不能生產的原材料和核心部件還要從外方采購,絕大部分的核心技術就包括在這原材料和核心部件中。這樣的“引進”雖然代價并不小,也同樣得不到核心技術。關于這一點稍后我們會談到,沈陽水泵廠和金屬所的經驗。顯然,所謂的“以我為主”,只不過由中方出面簽合同,實際仍然是一種“外圍打工”而已。企圖與國外企業(yè)建立聯(lián)隊,“以團結協(xié)作的大團隊精神”“高質量地完成設備制造任務”,是“市場換技術”思路的一個變種。要外方與你一起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的大團隊精神”,不是欺人之談,也是一廂情愿。不管合作的融洽與否,外方的目的都是為最大限度擴大其自身利益;他們絕不會為中方的利益著想,而且還會毫不猶豫的損害中方的利益。我們在下文中還會談到這方面的例子。外方或假聯(lián)合企業(yè)之軀,或借“技術支持”之手,仍可掌控中國的核電關鍵設備制造市場相當重要的份額。因為中國的核電市場很大,他們獲得的利益也很大,自不待言,中國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心甘情愿地充當合作伙伴或“配角”的原因。所謂“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于“引進”。既然不能引進核心技術,那么“消化,吸收和創(chuàng)新”也就無從談起。如果這樣地滾動下去,多少個核電機組建成后,核電成本仍然降不下來,中國核電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國產化。
因此,雖然在秦Ⅱ擴和嶺澳Ⅱ的建設中,我們在銳意推進國產化。但是單就我國設備制造技術方面而論,雖然在小功率電站(30萬千瓦)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而對于中等功率的核電站如秦Ⅱ擴,我們的核電設備的制造技術的掌握,仍然是不十分充分的。單就關鍵設備制造而論,秦Ⅱ擴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具有原型堆的特點,它的關鍵設備并沒有在實際核電站上考驗過,還沒有使用經驗。至于說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的設備制造的“以我為主”,只不過是一種內部口號而已,并不具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如果不把問題講清楚,這是對將來核電站建設的一種誤導。
4.核電設備技術為什么發(fā)展緩慢
在分析我國核電設備制造技術發(fā)展緩慢的原因時,我們必須注意下列事實:
搞兩彈一艇時,我們自己不搞研發(fā),就不會有任何進展,現(xiàn)在的航天技術也是如此。搞核電站則不同,自己不研發(fā)設備制造技術,也能夠從國外買到任何建造核電站所需的設備,甚至買到整座的核電站。秦山Ⅰ、大亞灣、秦山Ⅱ(用了一臺國產的壓力容器)和嶺澳Ⅰ的建成,基本上都沒有采用國產的關鍵設備,沒有自己研發(fā)關鍵設備制造技術的緊迫感。
大亞灣的成功,使我們在核電站的設計,建造,運行方面學會了許多東西。核電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建造的,有許多中國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參加建設工作。國外承包商必須為我們提供技術文件,必須在建造,調試,運行方面指導我們的人員工作。因而只要他們要向中國出口核電站,上面這些東西沒法不讓我們學。這為我們后來的秦山Ⅱ的設計、建造和運營,提供了人員和技術的準備。如果沒有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要自己設計和建造60萬和100萬千瓦的核電站,要艱難的多,要花更多的摸索時間。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盡管上述的技術對我們非常重要,但那還不是建造核電站最核心的技術。而關鍵設備制造技術才是最核心的技術,這可是他們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東西,你沒有辦法在核電站建設過程中學到。即使中方人員參與監(jiān)造也無濟于事,他們會想方設法,讓你看不到想看的東西,他們也還會找出種種借口,拒絕你的監(jiān)造。有許多東西,如材料成分和生產工藝,即使你參加了監(jiān)造,你也無法學到。我們從法國引進了大亞灣核電站,從加拿大引進秦山Ⅲ核電站,從俄羅斯引進了田灣核電站;我們基本上沒有學到什么關鍵設備制造技術。這正如胡總書記在參觀秦山Ⅱ時所說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边@就是為什么核電站可以建設成功,但卻得不到核電站關鍵設備制造技術。我們必須改變一種錯覺:以為,既然設計,建造,運營的技術和經驗可以由市場換來,那么設備制造技術也可以由市場換來。
關鍵設備制造的國產化進展甚微,究其原因,除了上面講過的外部原因外,還有中國的內部原因:我國核電發(fā)展的重心放在核電站建設上,而沒有給開發(fā)核電技術以應有的關注。一切運作都以核電站業(yè)主為中心展開的。在核電站建設的自始至終,無論是國家投資,還是地方籌款,所有的錢都掌握在業(yè)主手里,由業(yè)主全權支配。這種體制,必然帶來下面的情況:由于核電站建造中所需要的任何設備,在國際市場上都是可以買到,因此,業(yè)主并不在意設備國產化的問題,對于國產化缺乏積極性;他們掌握著錢,一心一意想買國外產品,因為國外產品技術成熟,風險小。不僅關鍵設備要從國外買,就是有些國內可以提供的設備也要從國外買。他們有很大積極性買國外設備,也還因為這會給工作人員,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因此,他們最不主張采用國產設備。他們不為技術研發(fā)出錢,沒有資金支持,研發(fā)工作是不可能取得大的進展的。
國內的設備制造商對國產化有極大的積極性??吹胶穗娬窘ㄔO所需的那么多設備的大額訂單被國外制造商拿走,他們心急如焚,但苦于技術落后、沒有經濟實力,只好望洋興嘆。當他們哪管只是拿到一個小的設備制造項目,也會激發(fā)起發(fā)展核電技術的熱情。1998年沈陽水泵廠接受了一項核主泵試制任務,科學院金屬所協(xié)助試制成功一個有特定性能要求的、重10噸的不銹鋼大鍛件,2000年初沈陽水泵廠用該鍛件試制的核主泵成功。在試制過程中,兩個單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長沙水泵廠拿到恰希馬主泵訂單后,打算投巨資,購買國外核主泵制造技術,以便通過吸收消化、自主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主泵。但國內制造商受到技術和經濟實力的限制,他們的技術研究工作,往往是在取得項目之后進行。這樣的設備研發(fā)出來,還有在以后的核電項目中,不被采用的風險。在資金和技術上,他們無法與國外的大公司相競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技術發(fā)展工作,很難取得重大進展。還有就是聯(lián)合企業(yè)的中方,他們是借助國外大公司的技術力量取得項目的,這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他們當然想掌握制造技術,但是合作對手并不給他們這樣的條件和機會。他們拿到項目,實際上也只能從大蛋糕上分得一小塊,也就是周光召先生說的“外圍打工”。
在理論上,最關心國產化的當是代表國家的機構。20年來,在建設核電站的過程中,如上所說,不搞關鍵設備研發(fā),靠買設備也可建設核電站。人們沒有被逼到不研發(fā)核電技術,就無法建設核電站的死角,缺乏自主研發(fā)核電技術的緊迫感。他們沒有意識到,自主研發(fā)核電設備制造技術的重要,也沒有啟動自主開發(fā)核電技術的勇氣。極端點說,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形成這樣觀念:核電設備技術只能來自國外,雖也說“自主創(chuàng)新”,但那也只能是在拿到國外技術之后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我國核電從“適度發(fā)展”到“積極發(fā)展”的形勢出現(xiàn)之后,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核電市場,以為“市場”是一個具有無限魔力的法寶。它不僅可以換來技術,還可以換來最好的技術,還會讓人家教會設計和制造工藝,還要國內單位分享這些技術;還要由此產生“自主知識產權”。一旦這個美麗的夢破滅時,就變得茫然不知所措。幾乎沒有想過,在我們沒有辦法從外面取得技術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研發(fā)制造技術。正因為如此,我國發(fā)展核電至少已有20年歷史,但在核電站關鍵設備制造技術上進展十分可憐:沒有發(fā)展規(guī)劃,投資即使有也非常少,沒有整合國內的研究力量,沒有從事直接搞技術研究和統(tǒng)轄、協(xié)調國內研究所、廠家的技術研究工作的實體。一句話:除了分散在各廠家的零散的研究力量外,并沒有形成核電設備制造技術的研究的整體力量。就是到現(xiàn)在,也看不出,人們已經有了明確的依靠自己力量,研發(fā)核電技術的意識,還看不出改變現(xiàn)狀的決心。
分散在大大小小的常規(guī)設備研究所和制造廠中的研發(fā)工作,只能自發(fā)地進行,缺乏從核電發(fā)展總體方面和從核電的特點方面的指導。例如:像壓力容器,如將使用壽命增加到60年,它的材質成分,機械性能,輻照性能,材料的輻照考驗,輻照件的制備和設置等等,都不是一個常規(guī)廠所能單獨進行的。再如制造水泵所需要的材料,大型鍛件等,也不是水泵廠可以獨自解決的。就是現(xiàn)在,前后兩次制造同樣的設備,也缺少在技術上的繼承性:秦山Ⅱ的一臺壓力容器是由上鍋生產的,秦Ⅱ擴的壓力容器則是由一重制造;1997年,沈陽水泵廠制造了30萬千瓦級核電站水泵,而新的一臺同樣級別的水泵則由長沙水泵廠提供。目前,面對我國巨大核電市場的要求,我們這種核電設備技術研發(fā)和制造狀態(tài),無論如何是滿足不了要求的。
5.市場為什么換不來技術?
中外雙方在以依托項目進行技術轉讓談判中,無法取得進展。其根本原因是,雙方目標相距太遠,絕對無法統(tǒng)一。中方要以陽江、三門的四臺機組、或許稍高的代價,得到這些機組,以及先進的電站設計技術和設備制造技術,然后使之轉化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在以后的核電站的建設中,應用這些技術自己設計核電站和制造設備。而對方要得到的不僅僅是四臺核電機組,而是中國的巨大的核電市場。市場的競爭再激烈,也不足以讓他們?yōu)榱怂呐_核電機組而斷送以后的核電市場。因此,他們以難以接受的報價,逼使中方望而卻步,從而進入他們的軌道。但中國又不可能把巨大的核電市場永久地拱手相讓;中外雙方的利益是完全對立的、不可調和的,無法取得進展??梢娍俊笆袌鰮Q技術”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正真的核心技術市場是換不來的。
這里,我愿意講述幾個“市場換技術”的小例子:一個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在為大亞灣核電站進行引進燃料組件制造技術,同一家德國公司談判,因價格的差距而僵持的時候,法國公司乘虛而入,他們開出的條件是:如果采用他們的燃料組件制造技術,他們可以將“堆芯設計和燃料管理軟件包”無償?shù)靥峁┙o我們。這可算一個很典型的“市場換技術”,雖說是“無償”,但軟件的復制和文件提供,也花費了一筆不菲的費用。但我們拿到了這套軟件不久,他們自己就廢棄不用了。另一個例子,是大亞灣為了研究18個月?lián)Q料,與法方簽訂一個合同。與合同捆在一起的是,法方應向中方提供“堆心設計和燃料管理”SCIENCE軟件包。且不說,他們刪除了包括有一百多個機組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庫,而且中方專家無法讀出,他們以原代碼形式提供的SCIENCE軟件包,而且還沒有辦法依據(jù)合同再找他們解決問題,只能吃啞巴虧。我們的有關人員,有時還要以擁有SCIENCE軟件來炫耀,但對以源代碼的價格引進的卻是黑匣子問題,卻諱寞如深。最后一個例子:沈陽水泵廠從1996年開始一項主循環(huán)泵的研究,歐洲某公司應按合同提供幾套關鍵不銹鋼部件與材料。歐洲核組織以這些材料和部件涉及核主泵的核心機密為理由,在交貨前終止了該合同的執(zhí)行。此外,沈陽水泵廠在別的項目的研發(fā)中還因材料價格太高,或者因為對方提供錯誤的材料成分和工藝不得不請金屬所研制所需的材料。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沒有聽說過一次成功地從外商手中獲得關鍵設備地制造技術。
6.中國核電發(fā)展應分兩步走
首先我必須以務實的心態(tài),正確分析核電站建設和設備制造技術研發(fā)之間的關系,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技術路線。在我們還不能用國產的關鍵設備裝備核電站的時候,我們應將核電站建設和技術研發(fā)作為兩件事,使之相對地分離開來,并按輕重緩急區(qū)分出近期和遠期的任務。這樣我們才會更明確,在什么時候做甚么和怎樣做,才會針對近期和遠期任務而采取相應的對策。
以務實心態(tài),加緊近期的核電站建設:
我們在“市場換技術”的美夢中生活的太久了,現(xiàn)在必須回到現(xiàn)實中來。我們必須端正心態(tài),務實地分析當前形勢,確定我們的技術路線。目前面臨形勢是:能源的短缺已成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限制因素,為解決電力的缺口,必須加快核電站的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我提出核電站建設兩步走的主張:即在近期內,以解決能源短缺為主要目標,將近期任務單純化,就是為生產電力而建核電站,不必執(zhí)意與技術引進掛鉤。還可以沿用秦山二期、秦Ⅱ擴、嶺澳Ⅱ的建設模式,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和自主運營,這是我們的能力所能達到的。至于目前還不能自主制造的關鍵設備,如壓力容器、主循環(huán)泵、蒸汽發(fā)生器、穩(wěn)壓器等,則仍可由中外聯(lián)合的企業(yè)提供,或者直接從國外采購。在能夠自主生產這些設備之前,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已經掌握的技術加上購置來的設備,將核電站一座座建起來,以滿足近期對能源的需求。
積極推進關鍵設備的研發(fā)工作:
但是如上述的建核電站的模式一直延續(xù)下去,那就等于將中國的核電市場的關鍵設備制造這一塊,拱手讓給了外國人,一直為外國人所把持,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做的。因此,必須在近期建造核電站的同時,積極推進核電站關鍵設備制造技術的研發(fā)工作。隨著制造技術的研發(fā)成功,第一項國產的關鍵設備制造出來,我們的核電建設就進入了向完全國產化行進的過渡階段。在這階段中,隨著各關鍵設備相繼被制造出來,就不斷地用自主制造的設備取代不具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裝備核電站,直至完全的國產化。在遠期任務中,還包括下一代的先進核電系統(tǒng)的研發(fā)。
我現(xiàn)在提倡的是積極的自主性的研發(fā),并不排除在從外面獲得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的開發(fā),而卻還要努力爭取,但不把立足點放在這上面。我所建議的研發(fā),則是建立在得不到外來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的。這就要求那種在舊軌道走久了的人,要有重大思想觀念的轉變,如果把這稱為“小小的革命”也不為過。對核電發(fā)展負有重大責任的人,要有拋掉舊思路,采取新思路的勇氣。我們必須丟掉幻想,振奮精神,自己發(fā)展核技術,實現(xiàn)完全的國產化。歷史將證明,這是我們唯一可走的正確道路。
在這核電技術研發(fā)的建議中,包含一項重要的實質性的舉措:
組建核技術研發(fā)機構:
在各核電大國中,都有核電設備的研發(fā)機構。如美國的西屋公司,俄羅斯的OKB“Gidropress”,以及后來的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也都有這樣的機構,惟獨中國沒有。從即將成為核電大國的觀點出發(fā),中國理應組建一所,就像俄羅斯的OKB“Gidropress”(見附錄)那樣的,權威性的核電技術研發(fā)機構。組建這機構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發(fā)建設核電站所需的設備,以及為下一代核電站技術的發(fā)展提供硬件技術的支持,成為國家核電技術研發(fā)總負責和總歸口單位。
該機構應擁有裝備完善的試驗研究和強有力的試驗設備加工基地;應設有主管研發(fā)各種設備,如壓力容器、主循環(huán)泵、蒸汽發(fā)生器、穩(wěn)壓器,以及堆內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等的部門和相關的實驗室。
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
與有潛力參加核電設備研究和試制的廠家和研究所,共同承擔核電設備的研究發(fā)展工作,特別是組織對關鍵技術的聯(lián)合攻關;
本機構的各部門也應具有相當?shù)难芯繉嵙?,在?lián)合攻關中,承擔其它廠、所沒有條件承擔的,具有核電特色的任務;
協(xié)調本機構的部門、研究所和制造廠的分工合作,組織編制研發(fā)大綱,掌控研發(fā)計劃和主導研發(fā)工作的進行;
編制和修訂相關的法規(guī)和標準文件;監(jiān)督這些文件的執(zhí)行;
組織對研發(fā)成果的鑒定和驗收,并將這成果應用于實際設備制造中去;收集設備在實際應用中的反饋問題,改進設備制造技術;
作為引進國外技術主體,與有關的公司和廠家合作,引進國外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技術;
開展與國際組織和外國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等等。
我們在這里列舉的項目,并不表明它們是足夠的和適當?shù)?,只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重大方針的改變,應是國家和政府的行為,單靠市場運作是達不到結果的。我國政府應撥以專用款項,用于核電技術的開發(fā),改變過去核電站建設費用全部歸核電公司(業(yè)主)支配的模式,將研發(fā)費用從核電站建設費用中分離出來,核電公司也有責任為核電技術的研發(fā)提供資金的支持。
整合核電技術研發(fā)的技術隊伍。選派有高度自信力、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來領導這個機構;拒絕那些從舊體制脫胎出來的沒有自信力、沒有責任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只會花錢、傳統(tǒng)習氣濃重的人參與領導工作,因為他們只會阻滯工作的進展,甚至滋生腐?。黄刚埜呒壍暮穗妼<液透呒墝I(yè)人員來主持各種設備制造技術的研發(fā)工作;努力吸收海歸人員參加創(chuàng)業(yè);選拔優(yōu)秀的年輕的科技人員,建設強大的研發(fā)的技術隊伍。
我們所研發(fā)的關鍵設備,必須要有嚴格的質量保證。我們要采用國產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關于核電設備的質量標準,在質量問題上,不能有任何遷就。我們應采取這樣的方針:國產設備必須是成熟一個,才能采用一個,不能有半點馬虎。采用國產化設備的核電站必須是安全的、經濟的和可靠的。
根據(jù)國家的規(guī)劃,中國要成為核電大國。要建設那么多的核電站,核電設備制造這個坎總是要跨過的。我們必須要有重新開啟核電建設新局面的勇氣。根據(jù)法、日、德、韓的經驗,只要我們堅信我們自己力量,他們能完成自主化的核電站的開發(fā),我們也一定能做的到。如果說,在我們執(zhí)行“適度發(fā)展”方針的時候,組建這樣的研究機構也許顯得太過奢侈;那么當想到,我國到2020年將成為擁有超過40臺機組,總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的核電大國時,組建這樣的研究機構是絕對必要的。不如此,我們就會又一次失去改變我國核電國產化進程的機會,犯歷史性的錯誤。要執(zhí)行這樣的方針,是會有不少的困難,但只要我們有了想法,邁出了第一步,并堅決的走下去,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我們在兩彈一艇的建造中,有過這樣的經驗。
7.增強自信力,自主創(chuàng)新一定會成功
要開創(chuàng)中國核電事業(yè)大發(fā)展的新局面,正如上文所說:自主制造關鍵設備這個坎是必須跨越的。我們現(xiàn)在要買設備,到2010年要買,到2015年要買,總不能到2020年以后還要買吧!在我國半個世紀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在核領域曾經有過被逼到死角后,而絕處逢生的經驗。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前蘇聯(lián)背信棄義,撕毀合同,撤走了專家,帶走和銷毀了資料。在這發(fā)展核武器的關鍵時刻,我們靠自己的力量,發(fā)展自己的技術,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也是在同樣的條件下,研發(fā)成功核潛艇。核界前輩在極其困難條件下,有勇氣自主研制造兩彈一艇并取得成功,我們總不能沒有勇氣自主研制壓力容器、主循環(huán)泵等這樣的設備制造技術吧。中星微電子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是在一個大倉庫里起家,冬天沒有暖氣,凍腫了雙手,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業(yè)績;中國航天人,在完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實現(xiàn)了中國人的航天飛行。與航天技術和芯片技術相比,我們總不該認為,核電設備制造技術更復雜,而失去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勇氣。我曾經說過:“外國人涉足的一切領域都不是我們的禁區(qū),在有些領域我們將比他們走的更遠。”“我們要徹底拋棄自卑和無所作為的思想,全面重塑我們民族群體的自信力,樹立自主創(chuàng)新(包括在引進、消化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新)意識。”我認為,只要我們消除自卑,提高自信力,采取得當?shù)拇胧?,大力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就會有自主制造的關鍵的核電設備,裝備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核電站上。歷史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在看似沒路可走的時候,開辟出自己的路來。此時,我想起毛澤東的詞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庇迷谶@里最合適。
8.結論
中國面臨著核電大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在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還無法提供核電站建設所需要的設備情況下,仍可采用建設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以及關鍵設備由國內設備制造商聯(lián)手國外供貨商提供,或者直接從國外購買,以滿足近期對核電的需求;同時,大力推進核電設備制造技術自主的研發(fā),為此組建中國核電技術研發(fā)機構,政府撥以專款,整合國內技術力量,開展核電技術的研發(fā)工作。每一項技術研發(fā)成功,就立即投產;并將制造成功的設備用到即將建設的核電站上,直到核電站建設的國產化取得完全的成功。同時,此研究機構還將以硬件技術的研發(fā),支持國家先進的核電技術的研究和發(fā)展。
2006年4月4日初稿
2006年4月13日修改
附錄:俄羅斯的OKBGidropress
俄羅斯有一個叫OKBGidropress機構,建于1946年,目的是同其他企業(yè)和機構一起,共同參與原子能和國防核力量的建設工作。在過去的五十年中,OKBGidropress進行了大量的裝置和設備的研究設計工作,其中包括各種功率核電站的水水反應堆裝置等。為掌握試驗臺架和核電站定制設備所需要的復雜的工藝過程和設備制造,在該企業(yè)建立了強有力的生產基地。在這試驗研究基地,裝備了在功率和復雜程度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裝置,為所有的深入研究設計中使用的技術方案提供技術依據(jù)。OKBGidropress還指導和協(xié)調各研究機構和制造企業(yè)的研究工作,凡是核電站設備問題,都是由它來歸口,協(xié)調,并加以解決?,F(xiàn)在,在OKBGidropress繼續(xù)集中力量開展具有提高安全性反應堆裝置的設計,在企業(yè)的試驗臺架上,有法國的、捷克、芬蘭和德國的公司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在俄羅斯由于有這樣研發(fā)機構(當然,不只是OKBGidropress),才能在研究工作上有大手筆的舉措。如:為研究在核電站在事故條件下,散發(fā)到安全殼內的氫氣的爆炸條件,他們做向5000立方米的空間內充入氫氣的試驗,觀察其爆炸過程。為研究燃料組件在熔化后各種物質的特性,他們做真組件的熔化試驗。由于他們有很強的試驗手段,一旦一個新設想提出,他們會很快投入試制和試驗階段。(主要根據(jù)OKB“Gidropress”院長兼總設計師Y.G.德拉貢諾夫為《OKB“Gidropress”五十年》寫的前言《致讀者》編寫)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 意見反饋 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8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
技術支持:愛思美(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487號   京ICP備1502187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