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極低的危險是人類可以接受的。其重要前提是,人類對技術存在的風險有充分認識,并有足夠的能力來控制風險。而今天的核電技術已經有能力避免破壞性事故的發(fā)生。既然如此,還有什么理由不讓公眾了解核電呢?
科學技術是連接科學與人類生活的工具。通過科學技術,抽象的科學知識得以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災難性的。大多數人會認為,科學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它能夠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要看是什么樣的人在使用它。也有人認為,科學技術并不是完全中立的,它有著與生俱來的傾向性。兩種觀點中,筆者傾向于后者。
例如,火藥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會被人類用來制造武器,但青霉素和海綿就很難讓哪怕最惡毒的殺手萌生殺意。各種技術的傾向性決定了它們日后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與科技發(fā)明者最初的個人意愿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
當我們了解到科技是一種有傾向的存在之后,不妨追問:核能科技有著怎樣的傾向性呢?筆者認為,這項可以產生巨大能量和放射性的科技,本身就具有對自然界和人類帶來傷害的屬性。它如同一個惡魔,在廣島和長崎殘酷無情地向世界展示它的兇惡,在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地區(qū)毫無征兆地又一次給人類帶來災難。對于這兩次災難,我們可以作出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本質上則在于核能自身的這種傾向性,這也是核能之所以讓人類感到不安的原因。
當然,會對自然和人類帶來傷害的科技有很多。在冷兵器時代,刀的出現(xiàn)也是一種科技,它堅硬、鋒利,可以輕而易舉地給敵人致命一擊,但今天當我們在餐廳看到廚師在我們面前拿刀切菜的時候,一個正常人并不會感到恐懼。同樣,槍炮也有類似的屬性,但人們并不會因為看到警察配槍巡邏而感到恐懼。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在一個文明的社會,廚師不會用刀傷害自己的顧客,警察不會將槍口對準無辜的人民。
既然如此,人類為什么會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后,還要對核電感到恐懼呢?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一口咬定廚師和警察不會用手中的武器傷害自己,雖然出現(xiàn)那種情況的概率極低,但可能性畢竟是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概率極低的危險是人類可以接受的。其重要前提是,人類對技術存在的風險有充分認識,并有足夠的能力來控制風險。筆者認為,化解人們“談核色變”的心理,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公眾認識核電、熟悉核電。在我國核電界存在著這樣一種認識,就是不要宣傳核電,只要核電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同意核電建設,即便當地居民不了解核電、甚至不知道將要建設核電廠都沒關系。這種認識背后的邏輯是,公眾無法理解核電并且必然反對核電建設。但是,這種認識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中國人的公民意識在成長,中國的公民社會正在逐步形成。如果不讓公眾了解核電、忽略公眾對核電的感受、缺少公眾的支持,那么核電的發(fā)展將是不可持續(xù)的,并終有一天要遭到公眾的反對。了解核電的人都知道,今天的核電技術已經有能力避免破壞性事故的發(fā)生。既然如此,還有什么理由不讓公眾了解核電呢?
其次,核電企業(yè)要塑造現(xiàn)代企業(yè)的形象。上文提到,人類消除了對刀和槍的恐懼是基于對現(xiàn)代文明的信任。那么,核電企業(yè)就應該向著現(xiàn)代企業(yè)的方向發(fā)展。除了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之外,還應該更多地展現(xiàn)自身高科技能力的一面,讓人們認識到核電企業(yè)時刻跟蹤甚至引領著現(xiàn)代科技。在企業(yè)文化上,要開放、多元、人性化,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無論是在企業(yè)內部還是對外溝通上要強化對個人及人性的尊重??傊尮娏私獾?,核電是現(xiàn)代文明的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所呼喚的現(xiàn)代文明、向往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是不可能缺少核電的。
最后,健全核電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堅決執(zhí)行。人是復雜并不斷變化的,廚師也好,警察也好,其品性和素質都是不可控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法律去約束他們。同樣,僅僅依靠核電從業(yè)者的自我監(jiān)督,無論他本人是多么出色,都難以獲得公眾的信任。只有在莊嚴的法律面前,人類內心深處的幽暗意識才會被馴服和約束。正如同人類馴服了核電一樣,核電人同樣需要被“馴服”,而能夠承擔這一責任的只有健全的法律和公正的法律執(zhí)行者。我國核電建設大步前行,核電安全監(jiān)管力量和行業(yè)管理力量正在日益壯大,但核能立法工作卻遲遲未有大的進展。這不但不利于核電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核電行業(yè)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中核集團總經理孫勤日前在接受采訪時提出“核電應成為陽光下的新興產業(yè)”,“應讓公眾更了解核工業(yè)”。中核集團由于具有深厚的軍工背景,在企業(yè)宣傳上相對謹慎,但這一次卻能主動地采取措施為核電行業(yè)贏取公眾的支持,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我國核電界開始轉變觀念,更讓我們看到了核電發(fā)展的新希望。